科技日報:為什么給鐘芳蓉寄信?樊錦詩首次回應,答案令人感動
?
“因為她(鐘芳蓉)點到我了嘛,聽別人說,她看了我的書選擇考古。她是年輕人,要關心她,支持她的選擇,倒不是因為我們是同行。她熱愛這個專業,愿意去考這個專業,為什么不好?”
?
?
學生圍著樊錦詩簽名。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攝
?
今年夏天,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鐘芳蓉高考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因選擇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身處輿論暴風眼。
?
隨著消息持續發酵,深陷輿論的鐘芳蓉收到了來自樊錦詩的親筆簽名書和一封由譯林出版社代筆的信。在這封信中,樊錦詩勉勵鐘芳蓉不忘初心,做胸懷天下的新青年。
?
備受鼓舞的鐘芳蓉,連夜回信: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譯林出版社寄去的簽名書和信。
?
鐘芳蓉連夜回的親筆信。
?
一個82歲,一個18歲,一老一少鴻雁傳書,她們關于理想和信仰的隔空對話,成了今年夏天的美談。
?
很快,熱熱鬧鬧的夏天過去了,在早已邁入冬天的清華大學校園,樊錦詩首次談及給鐘芳蓉書信往來的始末。
?
樊錦詩說,當時是從別人口中得知這件事,第一反應是:“考古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啊。現在一般都是選擇‘大路貨’的專業,這個孩子還選這個啊,很有心。我覺得應該愛護她的選擇。”
?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二人期間也未謀面,但樊錦詩始終對鐘芳蓉記憶深刻。在采訪中,她反復強調,要關心、愛護鐘芳蓉。
?
?
“當時鋪天蓋地的言論認為她的選擇不對,要去掙錢,我覺得不對。對孩子就應該尊重她自己的選擇。這是很好的選擇呀,為什么要只想錢呢?這真的涉及到價值觀。”樊錦詩說,“她喜歡這個專業,這個專業也確實需要人,需要踏踏實實坐冷板凳。她選擇了,我們應該支持她。”
?
?
?
書信寄出后,有記者追著樊錦詩采訪,她不僅沒有接受,還告訴記者,不要去打擾鐘芳蓉了。“讓這個孩子安靜下來,安心學習。她還年輕,不要讓歪風邪氣影響她。她才18歲,我們應該尊重她、愛護她、支持她、幫助她。”
?
?
科技日報記者問樊錦詩:有沒有想過,鐘芳蓉將來有可能不會像您一樣在考古學堅持一輩子?
?
?
?
樊錦詩毫不猶豫地回答:“那我也沒有什么可以指責她,這個各有所好。只要她改了專業,在別的專業上能下功夫,做出成就,我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學得越多越好,思維更開闊。”
?
?
?
在與清華園隔著一條馬路的北大,鐘芳蓉正在考古的世界“暢游”。11月6日,鐘芳蓉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許宏對話時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觀察,覺得考古專業和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甚至條件還要好一些。
?
?
?
?
?
樊錦詩,女,1938年出生,祖籍浙江杭州。1963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敦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敦煌研究》期刊主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長期從事石窟考古、石窟保護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為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奉獻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極大提高了敦煌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
![]() |
![]() |
![]() |
![]() |
![]() |
![]() |
![]() |
![]()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